登录名: 密码: 注册  

考德上教育 设为首页 立即收藏 网站导航

网校 建筑 | 医学 | 财会

教师 | 留学 | 其他

40004-20005

视频专题活动YY频道备考公务员考试微信号:woshigwy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牛师指导 > 行测 >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盘点虚词的常见误区

来源:考德上公培公考研究中心时间:2013-08-05 09:09考德上教育V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虚词的题量都不是很大,但随着考试难度增加,虚词题成为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考德上公培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专家在此分析虚词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误区,以帮助考生提高解题能力。

考生在做虚词题目时,由于主要凭借语感,往往因为过于自信而落入出题人设的陷阱。考生容易犯的失误主要有:


失误一:把“递进”当“并列”

递进关系和并列关系的句子如果不仔细分析,考生很容易混为一谈。

应对策略:分析分句之间是否有主次关系。若分主次,则为递进;若无主次,则为并列。

【例1】________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者的腐败使然,_____,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尽管 因此 不仅 还 B. 虽然 那么 既 又

C。尽管 那么 不仅 还 D. 虽然 因此 既 又

解析:解析这道题的关键,仔细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句“严格质量管理”,第二句为“在反腐败上下功夫”,这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选项中“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因此应该选“不仅……还……”。


失误二:把“假设”当“因果”

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复句中都含有“因果”这一层关系,所以考生在做题时很难分辨清楚题目是表“因果”还是表“假设”。

应对策略:“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中,表述人知道“因”是既成事实;在假设关系中,表述人知道“因”是未成事实。而表让步假设的“即使……也”虽然也是未成事实,但“即使”和“也”之间是相悖关系。

【例2】太阳好像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________把它放到其他恒星的位置上,那也只是一颗不太显眼的小星星,________ 肉眼完全看不见了。可见,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一定有数不清的“太阳”,________它们发出十分强烈的光辉,但________距离极其遥远而暗得看不见了。

A. 即使 以致 尽管因为 B. 即使甚至 无论 因为

C. 如果 以致 无论由于 D. 如果甚至 虽然 由于

【答案解析】从表面上看,第一条横线填“即使”和“如果”都能与后面语句相连接,但仔细推敲一相就可看出,这里只是一种假设而已,因此,这里选“如果”为最合适。第二条横线前后不属于不好的因果关系,因此可以排除还有“以致”的AC两项。由段末的“但”可以看出,最后一条横线前后是转折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


失误三:把“承接”当“因果”

“承接”和“因果”关系也是易错点。

应对策略:承接关系的分句间含有时间或事理顺序,因果关系强调一个分句提出原因,一个分句说明结果。

【例】围湖造田搞了两年,________“把草甸子变成粮仓”会战又闹了好几年——土地沙化的病根子就是这么埋下的。

A. 因而 B. 继而 C. 然而 D. 反而

解析:此题中考生易误选A,误认为“围湖造田”是“把草甸子变成粮仓”的原因。其实从句中可以看出“两年”和“好几年”在时间上有一个承接关系,所以应该选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继而”。


失误四:把“让步假设”当“转折”

表让步假设的句子与转折关系的句子都含有转折的意味,考生容易混淆。

应对策略:转折句中偏句陈述的是真实的事实,让步句中偏句陈述的是假设事实。

当然,考生在虚词题目上所犯的错误不仅限于以上四种,专家只是列出常见的四种误区,希望考生还要在平时练习中多加注意,掌握有效的答题方法。

精准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了解更多考试备考热点,请关注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 http://www.kds100.com/gjgwy/

(责任编辑:admin)

课程名称 主讲师资 课时 试听 报名
公务员封闭班 田亚东等 7天8晚 —— 报名
公务员成公密训营 名师团 15天15晚 —— 报名
一级建造师 名师团 —— 报名
二级建造师 名师团 —— 报名
会计证 名师团 —— 报名
初级会计师 名师团 —— 报名
证券从业资格 名师团 —— 报名
临床执业医师 名师团 —— 报名
临床助理医师 名师团 —— 报名
执业护士资格 名师团 —— 报名

教材热销榜

1《密训课堂系列申论之好文章》
1
2《密训课堂系列申论之基础教材》
3考德上公培《申论》
4密训课堂系列行测之数量关系+资料分
5《考德上密训课堂系列教材》全5本
6《密训课堂系列行测之判断推理》
7《密训课堂系列行测之常识+言语表达